来源:达旗人民法院 2025-02-21
“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,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?!蹦敲次颐嵌员恢葱腥说摹俺杉笔鞘裁茨?“欠钱不还”“失信人”“逃避执行”......这是很多人对被执行人的“成见”,但这个案件打破了大家心中的“成见”,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当事人双方原本是合作关系,因为一场交易产生纠纷,经过法院审理判决,庞某某赔偿李某某60万元,案件进行执行程序,执行干警对被告开展了一系列的调解工作,庞某某也认识到欠钱不还对自己的人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,于是积极筹钱,先后分批次偿还李某某17万元,之后庞某某因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,该案件进入终本阶段;时间转眼来到13年后,原本李某某以为剩下这些钱恐怕是永远也要不回来了,他说:“庞某某这么多年都没提要还钱,现在人也找不到,谁知道他有没有能力还这么多钱?!?/p>
虽然过去这么多年,庞某某一直记得这笔账,当执行干警联系到庞某某的时候,他主动说现在自己有能力还钱了,愿意主动偿还剩下的所有案件款。于是,执行干警立刻通过电话联系到双方当事人到执行局,交付案件款。
交付当天,李某某拿到案件款后开心的说:“我原以为这世上不会有愿意主动还钱的人,但今天让我明白了,不能带着成见去评判别人?!?/p>
在达旗法院执行干警的配合下,被执行人庞某某将剩余案件款43万元一次性付清,为这起13年前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纠纷的解决不仅需要法院依法采取失信惩戒措施,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,以实际行动践行诚信守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此次被执行人的主动还款,打破了很多人以往对“被执行人”的“成见”,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它不仅让李某某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,让公平正义得以实现,更是为诚信社会建设注入了一针“强心剂”。相信在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引领下,会有越来越多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,共同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。